顯示具有 遊雲記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遊雲記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11月8日 星期二

抹手紙

環保迷思,你想留下什麼給你的下一代?

雖然有時無可避免使用抹手紙,但其實每次我看到垃圾箱內成堆的抹手紙,都覺得很不安。洗手間經常見到有標示寫著「愛護環境 減少用紙」,但放著也徒然,我不只一次在公共洗手間內看到清潔的姐姐也直接撕抹手紙來抹洗手台。

如果有去過日本台灣旅行,相信近乎沒有在公共洗手間內見到有抹手紙提供,不是錢的問題,是公民教育問題,就像日本,他們多年前已習慣隨身帶備手帕,主要是用來抹手,就算沒有帶備手帕,就用乾手機。我一直覺得,正因為香港是個國際大都會,什麼都要快,要便利,才會寵得我們覺得抹手紙是必然。

之前去台灣駐村,正因台灣不流行用抹手紙,我開始培養一個小習慣,外出時在手袋裡放條小毛巾,洗手後先把多餘的水用手推走,再輕輕用毛巾印乾,不比你撕張抹手紙慢,但對環保而言就功德無量,當你一天節省10張,一年節省3650張,之前在台灣學造紙,我砍一棵樹才能做十來張紙,你一天使用10張抹手紙就代表你一天砍一棵樹,一年就三百六十棵樹,但種一棵樹卻要10年,看到這個數據,就會發現自己有幾折墮。

即使,紙張可以再造,但其實生產再造紙不比製作新紙環保,要使用大量的電、水、漂白劑等化學品,成本亦貴,那為何我們不在源頭減廢?而且,可再生不代表你要浪費。

曾經看過有研究報告指,人類在近100年使用了大概過往1000年份的能源,記得「神探伽俐略」一劇中有句對白,當伽俐略被垃圾回收場的人質疑為何科學家只發明便利人的東西,卻沒有想過如何清理留下來的垃圾?伽俐略是這樣回應的:「科學家的責任是協助人類改善生活,但如果享受科學成果的人心智不同步的發展的話,只會為社會帶來破壞。」(憑記憶,只是對白大意。)

沙士後,洗手間多了很多自動化的設備,先不談電,抹手紙是少不了的,但自己帶一條手帕真的那麼不衛生嗎?誰又知道那些抹手紙真的已經經過消毒真的衛生?在洗手間拿一條手帕出來,旁人就像看到稀有動物般,但我相信小事由自己做起,只因每天我都問自己一句:「你想留下什麼給你的下一代?」

我想起碼,一年可以保留三百棵樹給我的下一代。

2016年10月26日 星期三

十年

十年前,我希望成為一個藝術家

今年,是我從事創作的第十年,雖然我2014年才從藝術文學碩士畢業,但其實我第一次真正做一件從心而發的作品,並參與展覽,是2006年。

小時候喜歡畫畫,基於這個原因而去讀藝術或從事藝術工作的人好像不少,我是其中一個。不去計小時候的興趣班,不去計因為不懂得何謂藝術跑去讀了設計。直至2006年,我參加一個書展,但從寫、畫、設計、印刷、訂價、市場策劃、宣傳、受訪都要一手包辦,還要為作品展示的角落佈置,我聽說這是獨立出版,也是書本藝術的一種。要說書本藝術我應該可以再寫一篇文章,這次我只想說說我的藝術路。無論外人怎麼認為,這個展覽對於我來說就是一個藝術展,我的作品就是藝術品,而我亦由這個展覽開始,重新燃亮了我對藝術的熱誠。

或許因為我的第一個展覽是書展,也或許我父母都是文字工作者,我在佈滿書的家成長,我喜歡畫,也喜歡寫,我沒想過可以以雙手造書,完全的自由,也可隨意把作品定位成出版物或藝術品,我相信人的取向或多或少與自己的際遇有關,展覽的經驗促使我對書,有更獨特的感情。

有些人覺得,讀書不成的人才會想去讀設計、讀藝術,我並無資格說什麼,因為我的確不是直上大學的人,但不代表我想讀藝術是打發時間。曾經,我真的不知道什麼是藝術,原來藝術又不同於設計,藝術不等於畫畫畫得好,藝術要的也不只是手藝,要有更多的故事,更多的想法。

我在大學三年間,才慢慢理解以前的我根本不懂藝術,學士畢業,覺得自己還想再學多一點,更深入一點,又繼續讀上碩士,我覺得我能一直走下去是有原因的,我的路有點倒過來走,我先在社會工作打滾過,再回到校園,所以畢業後,我並不想回到職場,我想真正去做一個藝術工作者。

曾經我覺得自己起步比人遲,也盲目衝過,或許是我貪心,又什麼都去嘗試,回頭才發現自己失去更多,有些藝術家朋友,雖然也是往前衝,但他們好像比我清楚自己在追求什麼,近年我逐漸集中方向,最後還是以書為主要創作媒介,再回望,竟已走了十年。

人生有幾多個十年?

以前聽過呂振光教授說:「做藝術的,某程度上是看你有多『捱』得,做個五年,可能薄有名氣,十年,應該也略有小成。」雖說藝術之路沒有金科玉律,但這十年,這句說話其實也是讓我堅持下去的動力。虛榮?我並不覺得藝術工作者有虛榮心是一件錯事,而且有成績,是動力,也是回報,有何不可?何必故作清高?

雖然每個藝術工作者,甚至每個人都會面對自己的難題,大家都努力過不同的十年,但對自己來說,這個十年,也得來不易,我曾一直幻想,十年到來時,我會身在一個怎樣的狀況下,怎樣去慶祝...

就十年的來臨,我主動作出一些嘗試,尋找新的工作室,認識新的朋友,接洽新的工作,也維持一些既有的作業,時間花光了,門也被一道一道的關上,安慰自己太多,已沒什麼說服力,然後我決定任性地出走台灣一個多月。

不少藝術家參與不同的國家展覽、駐村,但我的作品,我的背景也未能讓我得到這些機會,這次的一個多月,已是十分難得,香港未能帶給我的,在其他地方可能有轉機嗎?我不知道,只是我覺得我必須走。

十年後,我當了媽媽

出發台灣前,我可以算是處於人生低潮,不安與低落的心情讓我想要逃離,我的性格其實很保守,即使離鄉別井,我並沒有信心能得到什麼啟發,先不細說這一個多月以來發生的事,習慣陌生環境讓我每天都夠忙了,為了省錢,住的地方沒空調,只有一柄風扇,為了省錢,開始時整個星期早、午、晚餐都吃便利店,很快,胃很不舒服,還以為吃壞肚子了,勉強吃得好一點點,持續直至回到香港,低潮並沒有過去,身體的不適更難受,突然靈機一動,拿了個棒子驗了驗。

孩子總會挑最適合的時間出現

老實說,家人之前堅決反對我去台灣,為此鬧得很不愉快,但我有種預感,如果這次不去,我必定後悔,在台灣即使身體不舒服,我都堅持每個星期由台中坐三個多小時公車去台北上課,第二天再三個小時公車回去(不坐高鐡為省錢),在埔里吃也吃不下的情況下,颱風雨下騎單車斬樹學造紙,回到台北跑書店辦講座教工作坊,我從來沒有想過肚子裡已隱藏著另一個小生命。

帶著飽經歷練的孩子回來,原來已經兩個多月,什麼低潮,與家人的紛爭,什麼藝術的十年,全都拋諸腦後了。我一向是個大嘴巴,對自己的事沒怎去隱瞞,覺得蔽在心裡很辛苦,但有了孩子一事,除了很要好的朋友與工作上合作的單位外,我幾乎不對向談及,不知怎的,我希望以一個正常身體狀況去看待自己,想繼續按以前的步伐去創作,當然實行上是有困難的,但我不想把懷孕變成停止創作的借口,然且我也沒有打算把懷孕一事變成創作的一部份,女性懷孕本來就是自然不過的,如果懷孕就可以多一個作品意念,孩子好像就變成了工具,而且我的體質本來就不容易成事,這天賜的禮物太寶貴,讓我覺得自己終於有資格做女人,所以我更不想把他利用成為創作的籌碼。

朋友曾問:「十年,你打算做些什麼?製作一本十年作品回顧之類嗎?」

我沒有做到什麼,最成功的作品,或者就是兒子的出現,我知道我要為他改變很多,我也不會放棄做創作,雖然時間上兼顧兩者是很有難度。別人眼中,我的十年不值一提,但我的人生是我自己的,門被關的更多又如何?至少沒有人能阻止我繼續下去,就算沒有結果,也可以繼續下去,因為我知道自己不再是一個人了,魚仔會陪我走下去...

的確,有些時候就會想感謝一些人,不只是必須要感謝的家人與朋友,還得感謝關上的門的人,往我胸口刺上一刀又一刀,很傷,但讓我更強,是你們,才讓我更加堅持,更會珍惜,更想活得比你好。

十年,藝術上好像沒有什麼代表作,但生命上,我有了。

2016年4月14日 星期四

日本扭蛋迷你書十年


我們在香港有個「香港迷你書協會」,四年歷史,但其實我們無論協會還是獨立出版計劃《蛋誌》的概念也與「日本迷你書協會」有很大的關係。

2011年,當時我以興趣去學習裝幀,製作自己的作品,也開始偏向喜歡製作迷你書,在港已成立「天上遊雲」書藝工作室,但出版或是協會什麼的,想也沒想過,之後隨山崎 曜老師學習,課後總愛去神保町,日本著名書區取經,認識了一群熱愛豆本(日本對迷你書的稱呼)的老師,其中赤井 都老師因為著作頗多,而且她其中一部著作有台灣中文翻譯版,因而印象特別深刻,透過去年策劃的第二屆香港書本藝術節,邀請了赤井老師來港參展,我們彼此的關係也更進一步,她很欣賞我們《蛋誌》的創作,當然我們一眾《蛋誌》作者也不會錯過向赤井老師請教的機會。

早陣子,赤井老師告訴我她們於日本的扭蛋迷你書已經有十周年了,邀請我為這個計劃寫一篇祝賀文,我當然想也沒想就答應,這簡直是我的榮幸!今天,收到老師特地寄過來的十周年紀念冊,實在高興萬分,而透過紀念冊,我也更加了解日本扭蛋豆本的發展。

《蛋誌》的十周年還很遠,但今年九月便會踏入第五個年頭,期望我們的出版計劃也可以像日本般順順利利,繼續發展。


現在於東京堂書店神田神保町店正在舉行日本扭蛋迷你書的十周年展,展期即日起至5月31日,如果路過東京的朋友千萬別要錯過啊!

以下是我撰寫的賀文內容:

扭蛋機 (Gashapon Machine) 這種自動販賣文化由日本傳入世界各地,身在香港的我早早就接觸到,也一直為之而著迷,於2011年初,我曾到日本隨山崎曜老師及西尾彩老師學習裝幀,一直以迷你書為主要創作媒介的我,亦特地到神保町的專門書店購買日本豆本老師們的作品,就在書店門外發現了豆本扭蛋,那時簡直讓我瘋狂了,這簡直結合了兩個我最喜歡的元素在內。

在那次的學藝及購買經驗給予我很大的啟發,回到香港之後,我更把自己的見聞告知香港的書藝工作者朋友們,結果連同我,八位朋友共同嘗試製作一個「香港版」的扭蛋迷你書,亦就是《蛋誌》,得知日本的Mamehon Gachapon已踏進十週年,我十分榮幸受到赤井都老師的邀請,為他們撰寫賀文。

在這裡希望Mamehon Gachapon Tokyo可以繼續為喜歡豆本的朋友帶來新的衝擊與驚喜,就像當初對我自身的啟發一樣,也為其他創作者帶來更多的啟發,並迎接之後更多個十年。

Gashapon Machines, the format of automatic selling system from Japan to all over the world, I was in touch with it when I am a child, and crazy for it too. At the beginning of 2011, I went to Japan and learnt bookbinding skills from Yamazaki Yo sensei and Nishio Aya sensei, in between the lesson, I went to Jinbocho for buying miniature books made by Japanese artists, and I found the Mamehon Gashapon Machine in front of the book store, it made me so exciting and could not stop playing that.

The experience that time I went to Japan, I was so impressed and inspired by all the things, I also informed the book artists friends I have in Hong Kong, finally 8 of book artists included me, try to create the Hong Kong style Mamehon Gashapon, which was "eggwich" miniature zine. I am pleased to know that Mamehon Gachapon Tokyo comes to their 10 years anniversary, and thank you for Akai Miyako sensei invited me to write a message to this project.

I wish Mamehon Gachapon Tokyo could keep providing the energy and creativities to all the miniature book lovers, and inspired more people, for another 10 years.


2016年3月20日 星期日

書櫃整理

愛造書,也愛看書--->

家中書櫃整理工作終於完成。累斃。

跟據毛成老師著作中的建議整理分類,確實有點效果。玻璃書櫃內的本是藝術書類,現都換成參與書/圖鑑/畫集/字辭典類。

文學、藝術、電影、攝影、手工藝、經濟、繪本、雜誌、心理學、哲學等都放在書房及大廳另一個書架,常用的設計及製本工具書則放在連接桌子的小書架上。

圖是家中約六份之一的書櫃藏書吧... 想想,工作室也有這個份量得整理整理。

2013年9月29日 星期日

悼 我的伙伴

昨天早上,收到工作室位處的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來電,職員跟我說較早時間,有人取走天上遊雲工作室門外其中一部《蛋誌》扭蛋機並企圖偷裡面的扭蛋,幸被保安發現阻止,犯人逃脫,但閉路電視攝得其樣子,中心報警求助,警察前來向各人錄取口供,事情看似告一段落。

我真的不明白,扭蛋機裡,當然沒錢,而從被破壞的痕跡猜想,對方的目標也不是錢,是扭蛋,這只是扭蛋,也不是什麼昂貴的東西,而且我們一直有在賣,我真不明白對方的動機,真的喜歡到要犯法的地步嗎?既然真的喜歡,為什麼要這樣做?

有人擔心我的安全,更多人擔心扭蛋內的作品安全,有人替我不值要額外重新添置扭蛋機的金錢問題。不過,我感到不開心,並不是純粹因為扭蛋機被破壞......

我滿腦子想的,是這近一年以來我如何地與這位夥伴相處的時光。

當時,我一個女生把它從一個很遠的陌生屋村搬到工作室,推上去,用酒精把整部機清潔,去除上頭的膠紙痕跡,由研究,到懂得修理內裡的組件,調節成合適的模式,每個星期為其抹身,為它配了一把鎖,鎖住錢箱位置,颱風日子,把它搬出搬入的保護,它早已不是一件死物這麼簡單。

現在,不知是誰,帶備工具,就默不作聲地破壞了我這位夥伴。今天,我獨自嘗試把它修復,它可以再次被使用了,某人稱讚我的技術,但誰知道我在修理的時候,看到機身上一道一道被螺絲起子刮花刮穿的痕跡,就如有人用刀在我身上亂斬,我替它感到痛,想起那裡原本是光滑無瑕,我還經常用酒精替它消毒清理。

它沒有死亡,透過我粗糙的技藝,總算能繼續使用,不過,我還要想悼念那原本完美的軀體。在今天之後,我還會和你在一起,即使你的美貌不會再回來......

2013年4月25日 星期四

從新出發

最近,因為一些原因回到舊的工作地方幫忙數月,才上班第二天,已經覺得很不習慣。可能辦工作室後,不是教班,就是創作,猶如自己當老闆,現在要每天坐在辦工室8小時,感覺像坐牢呢...

不過,正因如此,卻讓我覺得工作室的事可以再辦好一點。想起,一直都只沉迷面書,網誌已經很久沒更新了,就把舊的網誌收拾一下,從新出發。

之前,其實一直很喜歡寫網誌的,但面書實在太方便,之後上班也忙,便沒有時間再寫,不過,手機上網太多,想要抒發一些感受,還是網誌寫得比較開心。以後,會在這裡也更新近況,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