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書藝資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書藝資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4月14日 星期四

日本扭蛋迷你書十年


我們在香港有個「香港迷你書協會」,四年歷史,但其實我們無論協會還是獨立出版計劃《蛋誌》的概念也與「日本迷你書協會」有很大的關係。

2011年,當時我以興趣去學習裝幀,製作自己的作品,也開始偏向喜歡製作迷你書,在港已成立「天上遊雲」書藝工作室,但出版或是協會什麼的,想也沒想過,之後隨山崎 曜老師學習,課後總愛去神保町,日本著名書區取經,認識了一群熱愛豆本(日本對迷你書的稱呼)的老師,其中赤井 都老師因為著作頗多,而且她其中一部著作有台灣中文翻譯版,因而印象特別深刻,透過去年策劃的第二屆香港書本藝術節,邀請了赤井老師來港參展,我們彼此的關係也更進一步,她很欣賞我們《蛋誌》的創作,當然我們一眾《蛋誌》作者也不會錯過向赤井老師請教的機會。

早陣子,赤井老師告訴我她們於日本的扭蛋迷你書已經有十周年了,邀請我為這個計劃寫一篇祝賀文,我當然想也沒想就答應,這簡直是我的榮幸!今天,收到老師特地寄過來的十周年紀念冊,實在高興萬分,而透過紀念冊,我也更加了解日本扭蛋豆本的發展。

《蛋誌》的十周年還很遠,但今年九月便會踏入第五個年頭,期望我們的出版計劃也可以像日本般順順利利,繼續發展。


現在於東京堂書店神田神保町店正在舉行日本扭蛋迷你書的十周年展,展期即日起至5月31日,如果路過東京的朋友千萬別要錯過啊!

以下是我撰寫的賀文內容:

扭蛋機 (Gashapon Machine) 這種自動販賣文化由日本傳入世界各地,身在香港的我早早就接觸到,也一直為之而著迷,於2011年初,我曾到日本隨山崎曜老師及西尾彩老師學習裝幀,一直以迷你書為主要創作媒介的我,亦特地到神保町的專門書店購買日本豆本老師們的作品,就在書店門外發現了豆本扭蛋,那時簡直讓我瘋狂了,這簡直結合了兩個我最喜歡的元素在內。

在那次的學藝及購買經驗給予我很大的啟發,回到香港之後,我更把自己的見聞告知香港的書藝工作者朋友們,結果連同我,八位朋友共同嘗試製作一個「香港版」的扭蛋迷你書,亦就是《蛋誌》,得知日本的Mamehon Gachapon已踏進十週年,我十分榮幸受到赤井都老師的邀請,為他們撰寫賀文。

在這裡希望Mamehon Gachapon Tokyo可以繼續為喜歡豆本的朋友帶來新的衝擊與驚喜,就像當初對我自身的啟發一樣,也為其他創作者帶來更多的啟發,並迎接之後更多個十年。

Gashapon Machines, the format of automatic selling system from Japan to all over the world, I was in touch with it when I am a child, and crazy for it too. At the beginning of 2011, I went to Japan and learnt bookbinding skills from Yamazaki Yo sensei and Nishio Aya sensei, in between the lesson, I went to Jinbocho for buying miniature books made by Japanese artists, and I found the Mamehon Gashapon Machine in front of the book store, it made me so exciting and could not stop playing that.

The experience that time I went to Japan, I was so impressed and inspired by all the things, I also informed the book artists friends I have in Hong Kong, finally 8 of book artists included me, try to create the Hong Kong style Mamehon Gashapon, which was "eggwich" miniature zine. I am pleased to know that Mamehon Gachapon Tokyo comes to their 10 years anniversary, and thank you for Akai Miyako sensei invited me to write a message to this project.

I wish Mamehon Gachapon Tokyo could keep providing the energy and creativities to all the miniature book lovers, and inspired more people, for another 10 years.


2015年7月16日 星期四

迷你書在香港書展

早在好幾年前我已經不太願意逛香港書展,純粹覺得人太多,攤位又多又雜亂,不少更像「散貨場」,擁有多家書店會員的我,場內的小折扣並無吸引之處,不過,今年香港書展來了一個很特別的參展商,來自秘魯的參展商"The smallest books in the world",罕有地以迷你書進軍書展,更號稱所出售的書為全球最小,僅長0.8吋的一系列英文書籍。

當然,有研究過迷你書歷史的話,這個尺寸絕對不能稱之為全球最小,但在書展這個書商志在散貨、顧客則志在拾便宜心態下的商業活動中,以迷你書作為全攤商品是十分冒險而勇敢的決定,亦因為好奇的心理,驅使我過海去迫一迫。

書商攤位擠滿了小孩與家長

到達之時,攤位只有一位南美職員,內裡則擠滿了小孩與家長,果然迷你書還是最能吸引小孩子嗎?攤位內出售的迷你書最小的大概一公分高,的確很細小,為了能讓肉眼閱讀到,每頁沒有放很多字。最大的書也不過6公分高左右,書類多為世界著名童話,如《木偶奇遇記》、《愛麗絲夢遊仙境》及《小王子》等,都由插畫師重新繪製。按照美國迷你書協會的規定,迷你書的尺寸為10x10公分以內,並以肉眼能夠閱讀得到為準,歐美方面則有更細小的,歷史上,必須使用放大鏡才能閱讀的微型書例子比比皆是。

出售的迷你書多為世界著名童話

以質量來說,其實不差,不過有很明顯的批製味道,雖然職員跟我解釋這些書在工場也有部份手工製作,不過印刷及裁切都免不了機械,不能算是完全的手工書,南美的生活指數偏低,故工人薪酬也不會高,所以即使這樣的精緻製品也只是售2580元左右,買三本還會送木製小書架一個,在香港的印製成本根本不可能做到這個價錢。

在迷你書的發展,香港比起台灣實在慢了很多步,早在2007年,在台北國際書展,便以主題區設置「俄羅斯國家館」,請來俄羅斯迷你書收藏家前來並展出多達130本迷你書及微型書作品,收藏家科斯楚克 (Yaroslav Kostyuk)的藏品多達3000本,其中展出的《變色龍》只有0.0081平方公分大,是金氏世界紀錄最小的書。

部份參考資料:

蘋果日報(台灣)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715/19220129

金氏記錄
http://www.ecommercebytes.com/cab/abu/y205/m03/abu0139/s07

http://www.huaxia.com/jjtw/jtzdtw/csxc/2007/02/179576.html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070130/3219554/

2014年3月4日 星期二

工廠讀報人



今天網路上流傳著一批照片,談及十餘種已經不存在的工作。各種職業的本質都是以人力為主,同樣由於科技進步而被機械取代,淡出我們的生活,其中一種,是工廠裡的讀報人。

上世紀工業發達的年代,很多人都是於工廠工作,但工廠裡的流水式作業非常沉悶,很多工廠都會抽取工人們的小部份人工,或由工人們自行集資,雇用讀報人(Lector演講者/讀經者),作為工作中的娛樂,讓大家打起精神幹活。

網上世界新聞報指,從前在古巴的雪茄廠裏,大都設置一個專門讀書報的講臺,由雪茄廠出錢雇用專門的讀報人,為工人讀小說或報紙。

古巴雪茄名揚世界,很多人認為是古巴的天氣和土壤適合栽種煙草,但事實上,工廠的讀報人功勞也佔上一份。工廠工人平均一天生產120支雪茄,製作過程十分枯燥乏味。,工人一旦覺得疲倦,就有可能會影響雪茄的品質,所以為沉悶的工作帶來娛樂節目相當重要。

有工人表示:「讀報很有啟發性。如果讀報人的故事合工人的胃口,工人就會敲敲手上的工具,來鼓勵讀報人,形成一種良性互動。」

可惜這種有感情的互動,在收音機發明了之後就逐漸被淘汰。




除讀報人之外,還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工作,包括排保齡球的球僮、代替鬧鐘的敲窗人、為富有家庭切冰用作冰牢冷藏之用的切冰人、捕鼠人、點街燈人、接線生等等。有與趣的朋友可以到以下連結觀看。

卡提諾論壇
http://ck101.com/thread-2933630-1-1.html

a day magazine
http://www.adaymag.com/2014/03/03/10-jobs-that-have-gone-extinct.html

世界新聞報 2007-07-25

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12764/2007/07/25/342@16916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