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天盈與其作品《字幕》(局部)。
平日裡,我們經常為了不同的目的進行閱讀,快速瀏覽郵件處理公務,精讀小說品味文學創作,泛讀報章雜誌獲取最新資訊。不管是哪一種形式的閱讀,最終目的都是理解。只有大腦消化了目之所及的文字,閱讀的過程才變得有意義。但如果我們一反常態,來個逆向操作,將已被大腦吸收的內容,用肉眼就能捕獲的美學方式呈現出來,將會是怎樣一種別致的體驗?從即日起至6月14日,前往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L0藝廊,參與2015年香港書本藝術節,便可與後閱讀時代的創意藝術親密接觸一番。
今年香港迷你書協會以「書語有時」為題於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舉辦第二屆香港書本藝術節,邀請本港及日本、英國、澳洲等海外藝術家共同創作不同類別的書本藝術作品。然而,書本藝術這一概念對香港市民而言,恐怕仍較為陌生。據「書語有時」策展人黃天盈介紹,書本藝術大致可分成三大主要方向:其一是以書籍為素材開展藝術創作,書本可化身為海報、裝置,甚至是雕塑作品;其二是「人手製書」,藝術創作者會因應書中內容設計書本封面、插圖與裝訂效果,手動造書有別於傳統書本設計,通常由一個抽象的概念衍生發散成最終的設計理念;最後一項是,外形脫離「書本」層面的書藝作品,利用陶瓷、鏡像、影片等意想不到的形式去講述書裡書外的精彩。以上三種形態的書本藝術現已全部在「書語有時」集結,靜待你去發現。
壁花少年引發思考
書本在每個人心目中都有其獨特的形象,未必是書架上整齊排列的長方體。藝術家展開自己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為脫離書本形象的書藝作品親自定義,木之書、布之書、陶之書、新媒體書一一誕生。觀展人有可能尋尋覓覓,觀遍整個展場都沒有遇到自己心目中的書本形象,而這正是參展藝術家們希望令大眾感受到的藝術衝擊。黃天盈今次所展出的作品《字幕》正是一本無法被翻頁的「書」。
黃天盈表示《字幕》的靈感來源於一部改編自史蒂芬.切波斯基書信體同名小說電影《少年自讀日記》中的一句台詞。 黃天盈說:「本書描述了青年人成長時所遇到的種種困難,如青春期和朋友相處時的爭執,校園欺凌的衝突,找不到答案的愛情等等。書中的男主角查理是一名希望可以成為作家的文學少年,對閱讀抱有極大熱情。這一點和我的成長經歷亦十分相似。所以看電影的時候,我深受感觸。特別是電影結尾處,查理一句:『We accept the love we think we deserve.(我們接受我們認為自己配得到的愛。)』打動了我。」
藝術開啟閱讀循環
書籍在書本藝術的打磨與展現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之一是推動閱讀循環的載體。當得知《少年自讀日記》是由原著小說作者所執導之後,黃天盈理所當然地投入到文字閱讀中去,卻發現電影中那句令她印象深刻的台詞其實與原著小說中的翻譯出入很大。因此黃天盈陷入了關於理解的思考。「影響我們個人感受的究竟是電影畫面、台詞本身、導演『真正』的想法還是『錯誤』的翻譯呢?針對這句台詞,觀影者有相當多的詮釋方式。其中一種與我的理解最為接近--我們自認為與伴侶相配,實際上只是認命,沒有更多的選擇。」
因為看書時被文字包圍的感覺和被毛巾親密包裹的感覺十分相似。所以,黃天盈將『我們』、『相配』、『認命』三個關鍵詞抽取出來,印在毛巾上做成幕簾呼應字幕與電影。藝術家因為一本書得製一件作品,觀展者在了解藝術品的瞬間,很可能會產生閱讀衝動,書本精神就此得到傳承。雖然黃天盈強調,「書語有時」旨在推動本土書本藝術發展,希望為觀眾帶來更多思考和體會,在聆聽過書本的聲音之後,領會屬於自己的書語,並非借藝術名義推薦圖書。但在欣賞藝術作品時,只要稍想深一層,就會發現每件作品都和閱讀、文字、書籍內容相關聯,間接地使閱讀循環生動起來。
圖)英國藝術家Mark Cockram,喜歡利用傳統物料改造書本,通常會用長時間去研究書本製作藝術,此為今次展出作品《腐爛之書》。
圖)打開一本書如打開一扇門,可抵達任何地方看見任何風景,一位女生正用心探索梁淑莊作品《門》中的世界。
圖)為了挖掘城市中潛藏的書本藝術愛好者,本屆書本藝術節特增設「公開徵集」環節,邀請市民手工製書,並為其提供展示平台。
圖)盧卓妍作品《無字情書》
資訊泛濫削弱聯想力
梁耀華作品《如果我們看得見》像是一個立體的思維地圖。與《字幕》不同,書籍在期間保留了自己的固有形態。有形的白線,人為地將散落的書群與飛機模型、鬧鐘、礦泉水瓶、小刀等雜物串聯在一起。梁耀華認為,書籍是被紙張銜接的文字,聯想是拼貼閱讀的工具,只是我們常常忽略了書本和思考想像之間的關係,而《如果我們看得見》把聯想具象化。梁耀華說:「鬧鐘顯示了唐山大地震發生的時刻,自然白線那頭就是《唐山大地震》一書,契訶夫的《兇殺》和一把小刀捆綁在一起。兒時看書浮想聯翩,慢慢長大反而愈來愈少,導致該差異的原因可能是現在資訊太多,輕而易舉就能獲得真實的圖像,所以聯想的空間反而小了。」
圖)《如果我們看得見》(局部)
圖)梁耀華
相關講座:
從書籍修復、設計到藝術
講者:黎鎮英、陳曦成、黃天盈
時間:13.6.2015 2:30-3:30pm
***節錄.轉載自
文匯報
2015.06.10
採訪、攝影:趙僖
http://paper.wenweipo.com/2015/06/10/OT15061000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