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設計師、出版印刷業者及書籍裝幀師都會懂得分辨紙紋,即紙的紋理,順紙紋的話,紙張會較容易屈曲,因此如果印刷嚴謹的業者,會把讀者翻頁的方向順著紋理,那麼讀者閱讀的時候便會特別舒服。
如果大家試著回想,應該都會曾經有類似的經驗,被一本書的書名或封面吸引,拿起想看看內文,卻發現翻了數頁,指頭有點累了,書頁不好翻,很硬,於是把書放下,離開。
這種情況,大多是因為封面或內頁沒有順著紙紋印刷。
我猜有時未必是印刷業者犯了錯誤,有可能是因為設計者沒有使用特殊紙張製作封面,為了增加紙的硬度而使用反向紙紋;也有可能是因為資金問題,順紙紋造成的浪費較多,因而照樣使用反向。
不論什麼原因,這種觸感或多或少會影響讀者閱讀時的微感觀,我們稱之為「翻書感」。
這種情況,大多是因為封面或內頁沒有順著紙紋印刷。
我猜有時未必是印刷業者犯了錯誤,有可能是因為設計者沒有使用特殊紙張製作封面,為了增加紙的硬度而使用反向紙紋;也有可能是因為資金問題,順紙紋造成的浪費較多,因而照樣使用反向。
不論什麼原因,這種觸感或多或少會影響讀者閱讀時的微感觀,我們稱之為「翻書感」。
在電影「字裡人間」中,主角馬締光也(松田龍平飾)在紙商把將要出版的辭典專用紙帶來時,直接就指出紙張「翻書感」很差。聖經、字辭典類的書因為頁數特多,紙張會控制薄於50微米左右,翻閱時最好能被指尖黏起;相反,圖像書如雜誌類,多會用厚身粉紙,有光面效果,突顯雜誌照片的質感,同時為書帶來厚重感(因書裡的廣告較多,書重可以有種內容豐滿的錯覺);小說常用的書紙會帶米黃色,因為小說字很多,如果反白的紙張容易使眼睛疲倦,而紙身一般不會太厚,以免讓書太重,不便攜帶。
電影「字裡人間」中,主角馬締正在體驗紙張的觸感。 (電影截圖)
所以,紙張的觸感也是書本的一個很重要的部分。
我們現代的書籍百分之九十九是西洋裝幀法,因為西洋裝幀講求平直有足夠硬度,能立於書架之上;相反,中式的書講求柔軟,使用宣紙,只能作單面印刷,故必須中間摺疊(就如我們小時練習書法的習字本),以線訂裝,好處是輕便,可以卷起,所以以前我們會形容別人有書卷氣,因為中國的書真的是卷起來閱讀,但麻煩之處是中式書不能立住,只能平放,對於翻查書名也比西式書麻煩,因此現時差不多所有書也使用在書脊印上書名的西式書。
個人覺得,日本發明的文庫本平裝書實在是良好翻書感最極致的類別,這類書雖然不是收藏類別,但這種訂裝的出現完全是基於對使用者的體貼。首先,考慮到電車上通勤的讀者,因而縮至尺寸至A6規格(105x148公釐),容易置於公事包裡;紙張輕巧,必定按紙紋印刷,方便讀者單手也可以翻閱,紙張顏色使用米黃色為多,照顧眼睛;便宜售價絕對是重點,要一種東西流通,價格也是很重要的因素,讓國民多看書,總比拿著智能電話玩遊戲有益。這點與出版沒有直接關係,不過也值得一提,雖然文庫本的書封面已有防塵膠膜,但日本不少書店仍會為客人提供紙書套,既可保護書本,亦為讀者提高私隱,其實,單看一個人看的書,或多或少能猜到對方屬於什麼類型人,對於自我保護意識高的人,這絕對是很重要的一份關懷。
所以,以後大家不妨再仔細一點,留意一下自己喜歡的書,是否單統因為封面和內容而已,可能還因為翻閱的觸感呢!
原文刊於:
http://www.mrrm.com.hk/index.php?route=information/people&category=25&luo_id=27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