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日 星期三

2015.07.01 拾本雜誌 | 練習做自己

練習做自己


在香港推廣書本藝術,做了迷你手工書八年的天藍,提到老師的一番話:「這個世界沒有任何無用的經驗」。對她而言,每次經驗也是一趟練習,最後,練就更好的自己。

天藍(黃天盈)是香港迷你書協會會長,致力於推廣書本藝術。

一切從《蛋誌》開始
《蛋誌》是天藍推廣書本藝術的第一彈,由八位Artist手工製作,把迷你手工書裝載在扭蛋內,隔月出版,每期圍繞一個字的主題創作,甚具實驗性。《蛋誌》不會獨立發售,只能看運氣隨機抽中。天藍認為,讀者抽不到「心水」的手工書其實更好,可以藉此機會,讓他們多看與自己興趣有別的東西。

出版了十七期,《蛋誌》是如何決定主題的呢?每年年頭,一眾蛋員會聚在一起,討論這年的六期主題、由誰負責哪個題目。天藍說,《蛋誌》就是要打破讀者對「書」的既有觀念:沒有特定的形式,只要能說服對方、說服自己這是「書」便可以了。因此,《蛋誌》曾以多種面貌示人,譬如她做過萬花筒《天藍星》,迷你花塔餅《塔與占》,一頁一句的符咒狀作品《我殺死了另一個自己》,以及軍牌形的迷你書《戰友》。每次轉換形式,天藍也會用不同的物料來做書。雖然製作第一個版本往往最費時,但有了這個範本,練習做得熟手,自然能均速完成餘下的同款迷你書。

第17期的主題是「影」,八位Artist各自按主題設計迷你書。(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做著做著,天藍學習調整迷你書的選題方向。由最初傾向「食字」、在書名中直接出現主題字眼;改為從字義著手,或以聯想來豐富作品的內涵。《蛋誌》第7期的主題是「涯」,應因字義「水之邊」,她把書名改為《海之邊》,用藍白兩色的畫紙疊成浪濤狀的迷你書。第10期由「同」引伸到《utopia》,說到大同世界和烏托邦。第14期的《前路》則配合主題「茫」,反思自身在社會運動中的角色。每部作品都寫有詩句或短句,記錄當時當刻的想法和心情。迷你書把主題、形式和內容三者有機結合,是為了告訴讀者:「書」絕對不止於此。

 《雙詩鳥》是第2期「雙」的作品,與「相思了」同音,正反兩面各有一首情詩。(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癲九組》收錄了天藍的貓「癲仔」的種種睡相,用迷你書的方式呈現。

創作以外的「其他事」
Artist專注於創作,考慮的可能是物料、形式、製作效果等問題,但要把作品和理念推廣,不能只坐於工作室裡埋頭苦幹。處理行政問題的Admin,策劃展覽的策展人,就是把創作以外的「其他事」做好的功臣。看似三權分立,這些年來天藍卻游走其間。《蛋誌》出版之前,天藍四出尋找願意寄賣迷你書的地方,最終得到油麻地 Kubrick 答應擺放扭蛋機;現時的《蛋誌》在台灣更有銷售點。天藍認為,只要不扭曲自己的本質,商業其實毫無問題;要讓事情變得可持續,必定要從中找到維持生計的資源。《蛋誌》亦會從商業角度考慮:既要顧及時間、物料上的成本效益,又想做出感覺特別的東西,希望Artist和顧客都能以合理的付出,換取合理的回報。

這種藝術創作與商業間的平衡練習,同樣常見於展覽策劃。天藍中學時讀商科,後來到過藝廊實習,為她打下了一些策展的基礎。由2006年至今,她籌備了超過三十場展覽,今年六月中便舉辦了「書語有時」香港書本藝術節。展覽邀來十九個單位,海外Artist的機票、食宿安排,運送展品、場地佈置,舉辦工作坊、講座、教育閣⋯⋯每個環節都有天藍的蹤影。此外,她又開設手工書製作班,擔任電台節目主持,在不同的位置上推廣書本藝術。

學習未會完
「一唔識就去學,總有方法係你唔識嘅」,抱著這個信念,天藍曾經到日本拜訪紙本家山崎曜和赤井都,學習製本方法。知識可以觸類旁通,電影、建築等乍看與書本無關的東西也是養份。即使是同一種製本技巧,跟不同的老師,甚至是同一位老師學習,都能溫故知新,找到進步的空間。鞏固所學,最好的方法就是練習,當技巧熟練了,便能化為己用。

第一年讀藝術,老師劈頭便道:「要做自己」。無論Artist有多知名,也無須複製另一個他。不斷地學習和練習,是要把熟悉的磨得鋒利,把不懂的學得自如。回想起當日如何開始製作迷你書,天藍說:求學時期的她,學期末總會藉著做書來化解壓力。刻紙、摺紙等工序,一做便是數小時;這些重覆的動作,能令她頭腦更冷靜,把本來緊繃的神經舒緩下來。 練習放鬆,好好面對壓力,才能放手做自己;練習技能,純熟運用,才能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

每一本迷你書,都是一個練習。

天上遊雲
網址:http://www.tianacloudland.com/
Facebook 專頁:tianacloudland

***節錄.轉載自
拾本雜誌
2015.07.01
記者: 煲爺
http://subooo.com/Magazine/Article?id=3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