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天盈的作品「言」,由一些浮游的字粒組成。「以往我們還沒有流行使用網上平台作為溝通工具,有什麼事會面對面或電話傾談,也會寫信,雖然信件也是純文字,但由手寫上一筆一劃其實含有感情;現時開始使用電腦工具溝通,經常發生文字誤會,明明句子沒有任何語氣,總被人扭曲成負面態度。我覺得人在閱讀的時候,總會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文字本身的意義上面,所以今次我使用一些較為粗俗的字眼,拆散成字粒置於牆上不同位置。字本身可能不帶任何負面意義,要看觀者本身如何解讀。」
這些字都是她和朋友討論那些字句最反感,或者什麼字詞在網路上容易引起誤會等等而得出的。她的作品向來與文字有關,「言」其實是同系列第五個版本作品。
「書本是一個很溫柔的存在,其實每個人生命裡都不能沒有書本。父母的職業使我從小被書本包圍,與書為伍。我也很喜歡藝術創作,很想透過自己的作品帶起其他人對中文字的關注。文字一向不常添加在藝術品之內,我想打破這種宿命。」
「文字本身就是有多重意義,即使面對面,談的話可能也分為表象及內裡真實意思,所以仍有可能引發誤會。在跨媒體的工具中,免卻的細節更多,內容更簡短,卻因而添加了很多無謂猜想,展現的就是『不真實』。我有經驗以為跟朋友在聊天,最後才發現是朋友的朋友借用了她的電腦。這種事看似有趣,實際上很恐怖。」
當黃天盈指出文字的多重性,另一位藝術家許方華也透過跨媒體去體現文字的不真實。她的作品「Wordplay II」以字化為音樂,任何包含 A-G 及 R 的字,都會被「翻譯」成 A-G 的音符及 R 的 ''REST'' (休止符)。
「我覺得聲音能使我們對文字產生陌生感,從而探索其可能性。我要做的音樂並非好聽的音樂,而是要做出不同媒體之間那種不正常的關係──創造出來的聲效都由文字決定。那是一組既定、非我們能控制的規則。這也是我一向作品的理念:利用文字創立規則。語言學家 Ferdinand de Saussure 就曾說過文字類的意符 (signifiers) 和意指 (signified) 的關係是隨機的。我的作品也有這個主旨。」
許方華本身也有讀語言學及電子學,故從她的作品也可看到這一背景。「電子的程式不太難,用了三個月去做。我沒有用黑盒蓋著,因為我也想大眾看到電子架構的美,就如雕塑一樣。」
「Wordplay 是我和兩個日本藝術家在當地的展品,當時一些觀眾覺得音樂比文字重要,有些人則覺得文字比音樂重要。我自己則認為兩者之間要有一個平衡。你可以當他們為文字,也可以視他們為音樂。」 Wordplay II 有時會播單字母 (note) ,有時會播整個英文字 (chord) 。「就像我們學字時,先學 ABC ,再學字詞的發音。」
無論是把文字赤裸裸地印在浮雕上,還是以音樂的轉化呈現,兩位藝術家都是將文字還原。在這個文字泛濫的年代,或許親身欣賞二人的藝術品,才能令人重新感應到文字,以至溝通的真締。
***原文刊於
主場新聞
2013.12.16
撰文:布蘭特
thehousenews.com
http://chinese.readzer.com/wp_content.php?wid=287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