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3日 星期五

埔里造紙之旅:茭白筍紙

紙匠工坊。由林政立老師主理。

2015年9月21日,由台中市出發到埔里,埔里是個小區,沒台中熱鬧,反倒像郊區,著名的地標是埔里酒廠,我到這裡來是特地去學習手工造紙的,學習的地方名為「紙匠工坊」,主理人是林政立老師。

到台灣的目的是藝術家駐村計劃,所以將會在台灣待上一個月,我就辦了個明信片計劃,讓臉書的朋友自由參與,只要參與,我就會為對方寫一張明信片,台中是第一個點,埔里是第二個點,最後一點在台北,可能因為埔里對香港人來說不是一個熱門旅遊點,很多朋友指自己連聽都沒有聽過,結果選擇埔里點明信片的朋友多達三十多人。

雖然像是個藝術計劃,但我也只是在各點購買明信片,以我對對方的印象去選,來到埔里,特產是水和紙,那我自然打算購買一些手造紙明信片,經過三天左右的造紙訓練,對於我一個怕熱、怕蟲的潔癖症女生(倒不太怕辛苦就是了),可算是挑戰很多極限,我跟林老師提及我要寫三十多張明信片到香港,想讓他賣點手造紙給我,老師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說:「買?你都在學了,何不自己作?」呃...老師,三十多張啊!總而言之,老師一點想賣紙給我的意欲也沒有。

想想,開始時我對製作宣紙全無認識,現在材料地方都有,自己製作也無不可。我在學習的是楮樹皮宣紙,是十分傳統的造紙物料,而明信片方面因我向老師提及喜歡他試作的一種茭白筍葉紙,所以老師就教我製作,變相多學了一種紙呢!

茭白筍,又名美人腿,盛產於每年5-10月,水份高熱量少,是很好的食材。埔里的水最為有名,因此這裡的農作物及以水為媒的產業特別著名,例如酒、米粉和手工紙,而茭白筍更是埔埋的其中一種特產。

茭白筍(網路圖片)
圖片來源:http://www.135travel.com/news/html/?129.html

茭白筍紙其實是使用筍的葉子,因為我們吃的話只會吃最下面白色的筍肉,而上面半個人身高的葉子一般都會被丟棄,老師一向喜歡研究不同物料造紙,覺得與其丟棄不如拿來試試,反正工坊四周都是田。

工坊旁邊的茭白筍田

不過茭白筍葉的纖維很粗,也很強韌,即使在蒸煮時加入石灰也不易熔解,所以處理上與一般構樹皮不同,茭白筍葉因為纖維太粗,也不好獨立成紙,必須添加構樹纖維托底才成,而我也想留著部份筍葉的紋理,所以清洗原料後,我先用剪刀剪開一片片,輕輕槌打再混入其他重力槌打的構樹纖維。

煮好待處理的茭筍葉

先用剪刀剪開葉片

已經受訓三天,雖然距離造張好紙的程度還遠,但三天的訓練果然不是蓋的,之前都是用大的抄簾,換明信片大小抄簾變相簡單多了,沒花多少時間就完成三十張明信片,但,我真的希望收到的朋家可以好好珍惜,抄紙很快,但原料的準備功夫則要好幾個小時,內裡可真有血有汗(血是獻給蚊子的)。

茭白筍葉混合構樹纖維,使用傳統竹簾抄紙

平常我們做手工紙大多是用太陽天然晒乾的,兼有漂白功用,第一批造的茭白筍紙其實我也是用天然烘乾的方法,但由於經驗不足壓的力道不夠,吃過午飯回來就發現紙被風吹得滿地都是,我追了半條街才拾回全部紙張,而且因為沒有乾就被吹下,紙面彎彎曲曲像薯片一樣,最後老師讓我直接使用烘桌,一般而言造紙工場才會使用,超過70度高溫,放上去數分鐘便會烘乾大大張的宣紙,這次我就拿來烘乾這些小張紙,真是大材小用(我是說烘桌啦)。(2015.09.24)

70度高溫的烘紙桌

製成品,雖然外觀上沒什麼特別,但每張有血有汗哩~

早幾天斬樹撈紙,每天騎單車上課下課,對於我這種少運動的人來說已經是極限,把明信片拿回來後我休息了兩天才有力氣去寫,再過一天便要離開埔里去台北,結果臨離開前那一晚我寫到凌晨三點才完成30+明信片。(2015.09.28)

30+明信片奮鬥中

知道這個血汗故事的朋友當然後喜歡我製作的明信片,但聽說有朋友的家人收到時只看到背面沒看到字,以為是垃圾就丟掉,幸而最後被救回來。這次造紙之旅的小插曲,的確令人難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